19日,在去重庆主城的动车上,隐隐有一溜阳光,但是很快就消失了。

此前跟朋友说,今年重庆冬天的阳光特别充足。但是说完这句话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再有过连续的晴天。事实上今年和往年也没太大的不同,让人感觉寒冷的冬,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真正到来了。

虽然喜欢后摇很多年,但大概是今年初才第一次听到P团的音乐,也随后喜欢上了越来越多的国产后摇。在17年左右的时候,我曾认为后摇是最致郁的音乐,到如今却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它。

整个2021年,P团应该是我听的次数最多的一个乐团,所以在网易云音乐看到巡演加场成都和重庆的消息时,我内心的激动甚至变得无以言表。毫不避讳的说,我此前从未主动去过任何一场Live(不算上混进移通去听胡彦斌的话),甚至去年惘闻乐队来重庆的时候,也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去成。

19日是星期天,周一一早要上班。但是在售票开始之后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票。那天下午五点多我便坐轻轨来到九龙坡,走到VOX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四十左右。天已黑,门口几乎没人,和我想象的也一点都不一样。在外面徘徊了半个多小时,终于开始检票候场。

晚上八点,进入演出场地的时候,里面只有零零散散的灯光,还有Livehouse投射在墙上的提示。下午问过P团的大毛老师,知道在他们出场前会有重庆本土的乐团深绿海暖场,于是和其他人一样静静等待。现场有一些和同伴们一起来的,也有几个和我一样独自来听的,不认识的人彼此之间都没有说话,只是朋友之间在交谈。有一个人说:“这场好冷啊。”

深绿海出场了,音乐响起,有一些人的DNA仿佛被触动了一样开始慢慢随着节奏晃起来。深绿海是一支主要玩trip hop的乐队,主唱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女孩子,她的声音很独特,似迷似幻。在台下听他们的表演,实在是一种特别的享受,有那么一瞬间,有一种15年夏天听到的法兰黛乐团一样。是的,音乐有时候真的是时光之门的钥匙。

在深绿海乐队表演了五首歌之后,有少数几个人从前排离开,灯光昏暗,我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。P团登场,他们在台上甚至没有打招呼,不慌不忙地调好乐器之后,便直接开始了表演。第一首音乐是《Yes, I Am Fragile》,这首歌名来自乐队的小马老师在出差时看到的一个托运行李,上面贴了一个Yes I am fragile的标识。当时周围的环境非常嘈杂,于是也有了这首歌最前面的采样。后来借着灯光,我才发现他们的笔记本电脑上,乐器上,也贴着这个标签。

在第一首完了之后,马老师才同观众们打招呼,他没有太多话,甚至说话都像是迫不得已一样。在几首歌的间隙,他零零散散讲到了十几年前在大连听到惘闻乐队的故事:最后一个出场的乐队是后摇乐队,于是人几乎走完了,那个乐队便是惘闻。

听马老师的讲述,他们做后摇的原因似乎一定程度上是受惘闻的影响。如今惘闻应该算是国内后摇的领军乐队了,看惘闻演出的人可能场场都很多,但是后摇始终是一种非常小众的音乐,并非所有做后摇的乐队都能有足够多的人去欣赏,那天也是,场地不大,零零散散的应该也就四五十人。

马老师提到他最近看的书,看的电影,看起来像是说了很多东西,但事实上在现场他并没有说太多。他问:“我们音乐的内核是什么你们知道吗?”现场没有一个人说话,我觉得是没有一个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,也没有人敢回答。马老师像是自嘲一般,说:“是肤浅。”

我感觉那晚马老师并不开心,或许就像他们乐器和电脑上贴的贴纸一样,写着“是的,我很脆弱”。

他在想那时候现场都没几个观众,惘闻为什么能够继续演出,如今这个问题可能他心中也有了答案。我很想客观地说,不是P团的音乐不好,也不是后摇不好,而是真正愿意去欣赏这种音乐的人太少,加上周日,第二天要上班,所以很多人没能来。但是我双手放在兜里,站在那,静静地看着他们,听着他们的音乐,除了鼓掌的时候,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。

马老师说他不太喜欢说话,所以就不怎么说了。后来的间歇,都是下一首音乐开始前的沉默。我非常想问“今晚有没有《舞!!舞!舞》呀”,可是无论如何都没敢开口,即便站在最前面,和他们的距离不过咫尺。好在后来我心心念念的这首音乐终于来了。这首歌是P团的专辑《Bye Bye! Post Rock!》中的一首,也是我今年无数个下班的夜晚回家路上常听的一首,所以我对它的执念远超了当晚演出的任何一首。

除了《舞!!舞!舞》,还有一首我同样循环了很多遍的《茉》。后摇给人的感觉究竟是什么呢,或者说后摇这种音乐的内核究竟是什么?这个问题可能就像千人千面,不同的听众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。在《舞!!舞!舞》的评论里,有的人自然而然想起了村上春树的那本书,我却想起了在夕阳下跳着饥饿之舞的海美。

对我而言,后摇是我在无数个夜晚,回家路上,失眠时候,感到孤独的瞬间可贵的陪伴,无论是惘闻,是现象师,还是Pentatonic,抑或是此前非常喜欢的众多国外后摇乐团。渐渐的,后摇给我的感觉不再是致郁,而是一朵在平庸的生活中缓缓晕开的花。那些在耳机里重复了千百遍的音乐,那些很喜欢的乐团,最终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一个时刻遇见它们原本的模样。演出在一首风格与前面迥然不同的《花西》中结束,后面还有P团的签售会,但是我却慌张地跑向了轻轨站赶回酒店的轻轨。

在袁家岗轻轨站的时候,我气喘吁吁地问工作人员末班车是几点的,年轻的小姐姐很细心地问我是哪个方向,告诉我时间,贴心地提醒我尽量要提前一点才行。坐上轻轨的时候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,轻轨上来来往往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。

就如在台上表演的大毛老师是一位吉他手,生活中却也有与音乐毫不相关的工作。音乐终归是来源于生活的,却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。所以后摇的内核是什么呢,如果非要有一个答案的话,我想那一定是生活的真相。

附上现场录制的《舞!!舞!舞》和《茉》,感谢真诚的Pentatonic和他们真实的音乐:

Pentatonic十周年巡演重庆《舞!!舞!舞》

Pentatonic十周年巡演重庆《茉》